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,每一对自愿困在围城里的夫妻,自有不愿意破墙而出的理由。
许多事情需要当事人亲身经历才能领会。
那些看似善意的干涉,很可能剥夺他人试错的权利,形成依赖心理。
就好像拔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,“破茧成蝶”这码子事,自然也不需要外力的介入。
我们大可以用“我可以倾听,但尊重你的选择”,来代替主观评判。
人到中年,嘴巴越来越紧,执行力越来越强,说话越来越慢。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样子。
拒绝同化,远离身边那些释放负面情绪的人。
李姐的闺蜜赵姐,虽然年近50,却依然憧憬爱情。
咱并不是说这个年纪不应该向往爱情,爱情对于人们来说,是一生的追求和权利。
但起码这不应该是一个婚内女性、向外求爱的理由。
赵姐说婚姻生活已经毫无波澜,自己和老公的关系,也是各过各的、谁也别管谁的状态。
眼瞅着这两年儿子有了结婚对象,家里没有什么需要她操心的事情了。
于是一个闲下来的女人,就萌生了爱情的需求。
先不从道德角度评判整件事情的对错,单看她的恋爱对象,也压根儿就不是个良人。
对方比赵姐小十几岁,游手好闲的连个工作都没有。
就连外观也是普通人的模样,单凭一张好嘴,已经哄得赵姐心花怒放。
就因为这个巧舌如簧的男人,赵姐连好友的话都听不进去了。
她和那个男人爱得“翻来覆去、撕心裂肺”,一会儿分手、一会儿又和好如初。
本来这一切跟李姐没有任何关系。
但作为她的好闺蜜,李姐觉得自己正在被这些“烂事儿”搅得头痛欲裂。
毕竟是多年好姐妹,生活中的风吹草动,赵姐都会与自己分享。
本来李姐觉得婚姻不幸福,大可以放手重来,不要受婚书约束、失去自我。
看她不愿意离婚,又改口劝她努力修复感情。
谁想到她拖着不离婚,还和外人谈起了恋爱。
不过这些终归是挚友的选择,她好言相劝后眼见没有动静,便不再多言。
要知道赵姐踩到了她的道德底线,自己很难接受。
怕影响多年姐妹情分,李姐就想假装不知道,也不愿意再听这些事情。
但赵姐不行,她一会儿秀恩爱、诉衷肠,一会儿又摆出失恋的姿态,向她哭诉博可怜。
搞得李姐一看见赵姐打来电话,就觉得心烦意乱。
在李姐看来,很明显对方就是个吃软饭、骗取生活费的渣男,挚友怎么就能偏执地认为,自己遇到了真爱。
况且,本来就是一段不健康的关系,即便是“真爱”也无法将它合理化。
两个20多年的挚友,为了一个不相干的男人,吵了很多次。
最后一次吵架,忍无可忍的李姐,拉黑了与赵姐的所有联系方式。
后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赵姐再也没有联系过她。
李姐的世界终于恢复了昔日的安宁,平静下来的她,算是想明白了。
从能量守恒视角看来,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。